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乌篷船 桥为骨,水为肤。 乌镇是一位秀气的江南女子。在这个清爽的秋季,她明眸皓齿,巧笑倩兮,以一种令人心悸的美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坐在乌篷船上,在水中漫游。船身窄长,两头微翘。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篾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这样的乌篷船,在清代张潮的《幽梦影》中游过,在周作人的《苦雨集》中游过,也曾载着青年茅盾从这里扬帆远航,走向世界。今天,我们也有幸驾一叶轻舟,在“江南好,风景...
清代明信片中的“小脚女人” 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的10月10日,武昌爆发了武装起义。 起义的第二天,身穿新军军服的革命军把原清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黎元洪从他的藏匿处拖出来革命。据传,就在当天他剪掉了辫子,或是“被”剪掉了辫子。无论辫子是剪还是被剪,这场革命似乎最先要割除的就是那根愚忠的辫子。 翌年2月12日的紫禁城养心殿,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宣布退位。那天外务大臣...
民国服制图 公元1912年,建立民国。依中国历史的传统,改元易服,乃天经地义。而在这一年民初制定的服制法令颇具意义,使洋服正式步入中国人的衣生活,这无疑在中国服饰历史书写了重要一笔。 耐人寻味的是,辛亥的民主革命不甚彻底,但其服饰的革命倒颇为坚决。 民初建国,仿效西方民主政体,在建立法制制度上体现出十分的果敢。尚处于激烈的政治角力和武装争斗中的民国初期,民国政府即毫不迟疑地颁发了...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 一个人,无论拥有多么强大的能量,或者过着多么卑微的生活,潜意识都在寻问自己的根祖,使灵魂得到集体的依附和温暖的回归。人以群分,以姓分,然后冠以种族的名义激发勇气汇集力量,去奋斗,去拼搏。国家如此,族群也是。 我的故乡就居住着一个族群。云冲村地处古桑泉 (今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西南,村民淳朴憨厚,多数姓谢。先祖的史记与轶事,我知道一些。时常翻阅历史...
“福”字多次被绘入邮票,可见中国人对“福”的期盼与追求。2000年1月29日发行的《春节》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辞旧岁”和小型张“合家欢乐”,两枚邮票图案的宫灯上都有一个“福”字;2005年9月15日发行的1枚《五福临门》个性化服务邮票,图案为正菱形大红底色上4只蝙蝠环绕的一个“福”字;2009年10月9日,中国邮政发行1枚《迎春接福》贺年专用邮票,正菱形邮票图案为白色衬底上的红色彩带飘舞成一个倒...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前几天偶然翻开北京地图,想起曾经在四合院里生活的一幕幕,原来,咱也在“文化遗产”里生活过!我曾经居住的位于北京站前东裱褙胡同的四合院已于上个世纪80年代拆掉了,上面盖起了中国海关和恒基中心大楼,老北京们搬到东四环外,住进了楼房。 四合院的生活总是那么难忘。那时冬天,家家都贮藏大白菜,还要用半人高的大缸盛满水,为的是防止露天里的水龙头上冻...
相传清乾隆帝六下江南,一次南巡时路过遂宁府大佛寺(即今重庆市潼南县大佛寺),时至晌午,时有大学士张鹏翮令名厨烹制一道色鲜味美的鳊鱼献上, 乾隆帝品尝后龙颜大悦, 问此人间美味出自何处?张曰: “此为鳊鱼,出自太安琼江瓦漩沱。”从此太安所产鳊鱼专为乾隆帝进贡,故又称太安鳊鱼为贡鱼。 位于绵(阳)渝(重庆)公路线上的太安镇,是潼南的鱼米之乡。聪明的太安人便以鳊鱼为优势, 创造出一套独特的烹调...
清任熊绘《姚大梅诗意图》册中“投壶”图 投壶,是由投壶人站在离壶一定距离的地方,把矢投向壶中来计算筹(得分)之多少的休闲娱乐形式。 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在为先秦典籍《礼记·投壶》作注时说:“投壶,射之细也,射为燕射。”表明投壶是由古射礼的燕射演变而来。古时燕与宴同义,而燕射即饮宴时的射箭活动。投壶活动只取繁杂射礼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投壶的礼仪,既舍去了“武”的内涵,又保存了“礼”的外壳,...
在我国用鼠、牛、虎、兔等十二个动物纪年和确定人属相,古时叫“十二兽”“十二相属”“十二肖属”。以十二个动物配十二支(也称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酋鸡、戌犬、亥猪,故称十二肖属。十二个动物和十二支相配的顺序是固定的,不可乱变。十二支,它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干(也称天干)顺次循环相配,就叫干支纪年法,如甲子、乙卫、丙寅等六十年重复一次,俗称六十花甲子。 ...
女发泄内心情感的独特表达形式,相沿成习,演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哭调,成为一种婚俗。 骂媒是旧时哭嫁中难得的发泄机会,也是最具反抗色彩的哭嫁歌词。姑娘每当遇到不情愿的婚姻,自然要通过哭嫁歌把媒人的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骂个痛快,说她如何尖嘴利舌、诈骗钱财等。有一首闽南语哭嫁歌唱道:“夭寿媒人想得利,害死别人为自己。树上的鸟儿哄得来,山中的猴儿你哄得去……”有的则是唱出自己对婚事的不满:“雍菜...
东来顺饭庄开业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位于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北门内的金鱼胡同,创业者是河北省沧州人回民丁德山。以前,京城冬季取暖烧饭多用煤球,而摇煤球离不开粘合剂——黄土。早年,丁德山在京城专干给各煤场送黄土的营生,结识了一个叫郑春荣的山西人,日子长了,俩人成为好友。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整修东安门大街的道路,将大街两边的小商小贩都轰到东安门大街东头外、金鱼胡同西口南边的空地...
妙峰山古香道有500多年历史,图为妙峰山古香道南道途中,过了十八盘,有座古老门楼骑在山口。原有门额:孟常岭云聚寺,已剥落。古香道已荒废近60载。汪尧民绘 在北京西部门头沟区的一座小山上,有一段在岩石上开凿出来的山路,路上密密麻麻地散布着100多个深深的蹄窝。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道路,它绵延穿越于北京西山和永定河峡谷之间,历经千年风雨,被当地人亲切称为西山大路,深邃的蹄窝承载着历史的足迹,见证着古...
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或高声叫卖,“吟叫百端”,“夸所挟以求售”,或利用各自不同的器具所发出的音响招揽顾客,这些器具即“响器”,发出的声音称“代声”。打鼓的,卖香油的,修脚的,行医的,卖豆腐的,修扇子的等都是不用吆喝的,又称“八不语”,也有叫“三不语”的,指的是卖鸡毛掸子、卖棺材、剃头的不吆喝。这是一种回荡在日常生活中的市井之声,击响器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老北京商俗。 20世纪20年代,英国诗...
养蝈蝈儿和养蟋蟀曾是我少年时的嗜好,旧京时玩秋虫听蝈蝈儿和蟋蟀鸣唱与斗蟋蟀曾是人们的一种闲趣享受。 蝈蝈儿,因其声聒聒又叫“聒聒”,其实它的正名叫“蝼蝈”,北方人叫它“蝈蝈儿”、“秋哥”,南方人称它为“叫哥哥”、“叫蚰子”。旧京时每年的初秋都有从四九城外进城走街串巷出售蝈蝈的农民,他们挑着个挑子,两头的箩筐及提绳上挂满众多小蝈蝈笼子。卖蝈蝈儿的从来不用吆喝,因为那“聒聒……聒聒”的齐鸣声...
当代夔州诗的总体态势是:新旧诗体并存,以新诗为主。当代夔州旧体诗既是传统诗歌的延续,又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当代夔州旧体诗一如前代夔州诗,描绘夔州山川形胜仍然是重要内容,在题材、意象甚至语汇上与前代并无多大区别,但也有一些清新俊逸的诗作,令人赏心悦目。这类歌咏夔州山川的诗篇,看不出明显的时代印迹,其意图似乎就在于追随古人的脚步,重新感受和体验古人的情怀。但也有一些诗作有着诗人特有的风致和气质。冯其庸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